产于河北张北。体型健美,结构匀称紧凑,体幅宽广适宜。毛色以栗、骝、黑为主。眼大有神,耳直立,颈较厚,蹄质坚实,性情温顺而有悍威,挽乘皆宜,力速兼优。两马拉车能挽重2吨,且耐力持久,步伐轻快,其经常挽力较蒙古马提高一倍。其食性广泛,适合粗放饲养。抗病、抗寒能力强,性能稳定。
张北马是一种杂交改良马。其毛色以粟、骝、黑色为主。体型健美,颈较厚,蹄质坚实,眼大有神,耳直立,结构匀称、紧凑,体幅宽度适宜,髻甲明显,性情温顺而有悍威,挽重能力强,故为我国良种马之一,驰名长城内外。
张北县地处坝上,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条件。这里不仅地势开阔平坦,而且草美水丰,自古被誉为“无闭刍牧之场”。清时,除内蒙古察哈尔八旗在此驻牧外,隶属于中央的太仆寺左右冀四牧群、礼部牧场,及上驷院御马场也间设此地。不少有功的亲王、宗室大臣也在此借地放牧。据《口北三厅志》载,今独石口北,红城子南,以及张北县北境,乾隆时就是以怡亲王为首的一伙王公大臣的租牧地。清诗人高士奇在诗中曾对坝上的刍牧业进行了生动的描述:“云山绝好塞垣图,浓黛轻烟晓暮殊。野外八屯分畜牧,马牛千里富青刍”。
自1951年以来,张北县的农牧民为了改进当地蒙古马的体型、体力,提高生产性能,用高(纯)血公马对当地蒙古马进行杂交改良,到1958年全县母马改良配种率达到62%,受胎率达80%,成年高蒙杂交一代母马平均体高139.3厘米,体长139.6厘米,胸围195.9厘米,管围17.5厘米,比当地蒙古马增高11厘米,体长增加8.5厘米,胸围增大8.5厘米,管围减少0.1厘米。最大挽力410公斤,比蒙古马重30公斤,经常挽力比蒙古马提高了一倍。当时,河北省农业厅代表国家农林部将这种杂交改良马命名为张北马。
由于张北马外貌结构较好,生产性能强,故深受省内外用户的欢迎,销往全国19个省、市和自治区。
|